礼失求诸野善在黎民——简评道德模范评选
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已经开展了四届,今年的主题是“身边的感动”,内容主要包括了五个方面: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和敬老爱亲。
如今,报刊和网络对不道德行为的大肆渲染,引发了社会对“道德沦落”的担忧,与此同时,社会上关于做好事而不得好报的报道和传言,更是加剧了道德危机的现状。此外,伴随着社会思想多元化,大众对于社会主流的认同感降低,甚至传统的道德受到质疑。在这种背景之下,不禁让人发问,何为道德,如何重塑道德,如何才能够找回道德。
可能是人们过多的把目光集中在了网络报刊的吸睛噱头上了,忽视了其实道德就在我们的身边。礼失求诸野,善在黎民,对于那些已经丢失或者备受质疑的传统道德,礼节和文化,需要去民间寻找,因为民间有着丰厚的道德积淀。这或许也正是道德模范评选的初衷,选举的对象是身边的同事和朋友,同时通过道德效应,辐射到身边的人,让大家都能够加入到道德的队伍,从身边的模范学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本本分分做人,实实在在做事。
同时,道德模范的评选方式,改变了以往道德模范的那种“高大全”式的遥不可及形象。很多人的事迹,并非惊天动地,甚至在很多人眼中都是平凡的,理所当然的。就像甘肃省甘谷县一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李永生一样,在他开出租车的3年里,在车上捡到并归还失主的财物价值达20万元以上,可是谁能够料想这平凡背后的辛酸。李永生的母亲年逾古稀,女儿在读大学,下岗在家的妻子在家照顾先天性脑瘫的儿子,整个家庭的重担都落在了他身上。他每日奔波于大街小巷,只为了养家糊口,可是却能够在金钱与道德面前一次次地作出无愧于心,无愧于道德的选择。其实,很多道德模范和我们一样,只是同样一件好事,我们可能只做一遍或者一段时间,而他们中间的很多人却可以长期地做下去,持之以恒。“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这些道德模范所做的虽然善小,可是贵在那份坚持,贵在那诱惑与道德间艰难的选择。
这些来自草根的道德模范,向社会传递人间的真善美,在一个个平凡的名字背后,能够看到不平凡的坚持和勇敢。社会对于道德模范总是存在这质疑,为其贴上苦大仇深,作秀等负面的标签,可是是否有人想过,或许正是这种“苦大仇深”的生活经历,才让这些道德模范的行为更加让人触动,这些草根们在舞台上的光鲜亮丽与其荣誉背后的辛酸才能够形成最强烈的对比。模范并非完人,也会有着自己的悲哀和苦楚,更需要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就像郭明义所说:“在我的公益生涯中,也有苦辣酸甜。”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不平凡的自己,坚持自己信念,也许是这些道德模范给予我们最大的启示。
德不孤,必有邻,对于这些平凡人的不平凡经历,这些来自民间黎民,来自草根的力量,在令人触动的同时,更因该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和社会行为。道德需要在传递中才能得以生存,道德的队伍要在行动中才能得以壮大。道德需要能够化身为行动,方可形成社会风气,形成社会主流,这些都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源自于群众的道德模范,更需要把道德传递到群众中去。(王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