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评论:社会不乏爱心 但不能放大个人的冷漠
2012-02-14 21:23:29 来源: 作者: 【 】 浏览:1072次 评论:0

  元旦假期,家住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的小学三年级学生余玉(化名)一直闷闷不乐。几天前,她写了一篇关于帮扶摔倒老人的作文,不料30分的作文只得了5分。老师的评语是:“现在这个社会,老人摔倒了还有人敢扶吗?”这让她感到很茫然。(1月5日《北京晨报》)

  小学生在作文中虚构扶起摔倒老人的故事情节,这是一个童真孩子对善良的向往,他或许就是皇帝新衣里的“那孩子”,“那孩子”有了扶起摔倒老人的良好愿望,虽然不是真实事件,但他的美好愿望或许有一天就能成为现实。作为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老师对这样的作文应给予正确引导和鼓励,让善心、善意在幼小心灵内生根发芽。而这位老师凭着个人的感觉给出5分的评分,并武断地得出“现在这个社会,老人摔倒还有人敢扶吗?”的错误结论,这是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的评判,本身就是不及格的评语。

  的确,在社会生活中,确有“不敢扶、扶不起”的个例,尤其是“彭宇案”引发的蝴蝶效应,使得一些人对扶老人这类事敬而远之。“扶人有风险,救人需谨慎”也就成了一些人明哲保身的信条。的确,社会冷漠无情的一面着实伤了一些见义勇为者的善良之心,但是必须承认,这个社会还是好人多,关爱总比冷漠多。“最美妈妈”、“最美老人”、“最美女孩”、“最美女记者”之类“最美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并不断被传诵,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冷漠就放大了全社会的冷漠,不能因为今天的冷漠就断定明天会更加冷漠。

  这个社会从来不缺少善良之心,当一个又一个最美的瞬间被定格,一种大爱的力量、一种精神的高度就会在亿万人民的道德意识中不断得到升华,成为一种守望。社会的美德、公平正义的力量永远离不开道德的力量,只有全社会注重人格教育,由家庭、学校、社会担当起孩子具备最起码的社会良知和传统美德的教育,才能避免“不敢扶、扶不起”的尴尬,对扶摔倒老人的作文就不会轻易下出如此定语。

  (作者系时评人)

  汪代华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评论 社会 不乏 爱心 不能 放大 个人 冷漠
上一篇校车安全与“国情”不存在两难选择 下一篇学费高:艺术教育离农民工子女远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2 Xung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018397号  迅哥有约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江苏省宿迁市洪泽湖东路8号  联系电话:0527-82168048

苏公网安备 32131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