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慈善事业需携手共建
2012-02-14 21:15:12 来源: 作者: 【 】 浏览:1289次 评论:0

  7月1日深夜,中国红十字会发布声明称,将邀请审计机构对中国商业系统红十字会成立以来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在此之前,暂停商业红会的一切活动。这是自6月21日人们在微博上开始热议以“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认证的炫富女孩“郭美美事件”爆发以来,中国红十字会第三次发布声明。

  10天,中国红十字会乃至整个慈善事业都被卷入舆论漩涡,经受着一场网络时代公众“监督运动”的考验。这是一次信任危机,红会乃至慈善事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跨过这个考验。笔者认为,监督不是对立而是携手共建。慈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如何让她更好地成长?这值得我们每个人理性思考。

  回顾“郭美美事件”的爆发经过,很多人觉得有些偶然也有些突然,几条微博和一个虚假身份,短短10天,就在中国慈善界掀起轩然大波。然而事出必有因。不信任是导致公众对“郭美美事件”进行“有罪推论”的心理基础。

  虽然现实中 “慈善黑幕”并不多见,更不可能成为主流,人们对此依然充满疑虑。

  比如此前的上海市卢湾区红十字会天价发票事件,青海红会党组书记自杀事件,乃至红基会投资老年公寓等,都有媒体出于公众质疑或关注度等原因跟进调查,但截至目前,都尚未出现国家款项被挪用的证据,也未发现社会捐赠被挪用或贪污的事实,亦未查出公职人员在执行过程中的犯罪行为。

  而就“郭美美事件”而言,商红会在具体项目的运作中是否存在违规仍需调查,红会或许真的有些冤枉。原本,公益机构拓展筹资渠道、实现资金保值增值,甚至利用公共平台获得收益再用于慈善事业,完全符合国际潮流,甚至是现代慈善机构做大慈善事业的常见动作。但放在“个人暴富”等特定情境下,慈善和商业有亲密关系且监管不明,就变得不那么容易接受了。

  在公众监督和诉求表达渠道不畅的社会大背景下,人们对公权力普遍缺乏信任,可以说,红会面临的质疑,正是中国慈善事业现实处境的一个缩影。

  而冷静思考之后不难发现,监督参与渠道的匮乏,实际披露信息与公众需求之间的差距,正是公众质疑产生的基础。实际上,考验慈善事业公信力的并非一个 “郭美美”抑或各种质疑、误读,而是公众对于慈善事业公开透明和参与监督的热切期盼。

  这样的慈善风波是第一次,但绝不是最后一次。放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大视野下,我们需要认清的是,红十字事业不是某个人的,甚至不单是红十字会的,而是公众的。慈善事业更是如此。监督是好事,亦应是常态,对慈善事业发展不无裨益。但监督不是对立,更不是主观臆断和谩骂发泄,而是用理性思考和法制规范,校正慈善机构乃至慈善事业发展进程中的偏差。

  公众的关注和参与热情会更有力地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前行。可喜的是,红会已引入审计机构,并积极打造信息披露平台;公众舆论也在历经多番试错和证伪之后,逐渐回归理性。这是积极的信号。

  是否有人将善款中饱私囊仍在调查,但“郭美美事件”远未结束。慈善组织应如何回应公众的期待?公众如何更好地参与慈善事业?这是此次事件抛给慈善事业的疑问,需要各方一起努力,用行动给出答案。 (文砚)

  ■ 本报记者 郝成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慈善 事业 携手 共建
上一篇公益机构该不该赚钱? 下一篇红会为什么这样“红”?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2 Xung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018397号  迅哥有约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江苏省宿迁市洪泽湖东路8号  联系电话:0527-82168048

苏公网安备 32131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