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如何看待当今社会的道德与幸福
2012-05-05 07:12:13 来源: 作者: 【 】 浏览:1565次 评论:0

 如何看待道德与幸福

       “道德与幸福”是全体社会成员所关注的话题。为了在更高水平上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近日,在省(四川)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省伦理学会等联合发起的“道德与幸福”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此发表了精彩的观点。
 
  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
  四川省社科联 唐永进
  “文明”、“幸福”都是内涵丰富的概念。建设文明幸福的中国,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和人的素质等多方面内容,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而人的文明素质的提升,就是建设文明幸福的中国的核心,因为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的协调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全体中国人文明程度的高低。因此,提升全民文明素质,是中国人幸福生活的必由之路。

 
  道德是幸福的文化元素
  西南交大公共管理学院 肖平
  幸福是人的主观感受,它包含着人类共同的感受元素,归纳起来有三种类型:物质、精神和道德。说道德是幸福的元素,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1、道德作为特定行为方式的价值,是人们可以从物质或精神元素中获得幸福感的文化认知基础。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这三类元素已经互为因果,难以切分。2、作为社会行为规范的道德是获得幸福的保障,它的意思是道德保障社会秩序,社会秩序保障幸福实现。在这个基础上,道德是幸福之所以幸福的价值基础,也是幸福的尺度。

 
  应满足民众对公平感的追求
  广东韩山师院政法系 王文科
  社会经济总量的增长和财富分配不均的矛盾加深,使得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底层民众处于生活压力沉重和不公平感增加的重负之中。近年来,政府放弃过去片面强调的GDP发展模式而寻求“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发展理念,是满足民生幸福需求的公共服务目的的回归。受幸福的主观体验性质决定人们对其存在感受差异的影响,决定了政府在公共服务中应当寻求满足民众对公平感的追求。在均等化公共服务的途径选择上,目标应是促进社会收入分配的均等化,重心应是涉及民生服务的均等化,服务方式应是民众自愿选择的均等化。
 人类幸福观的生态向度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乐民
  继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正在步入一个崭新阶段。作为一种新的文明范式,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这种扬弃是全方位的,人类幸福观等基本价值理念的重新建构无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生态文明需要开启人类幸福观的生态向度,并对其进行重新建构,最终形成一种新的幸福生态观。这种幸福生态观以人与自然和谐一致为核心原则,强调尊重自然界的存在价值,在创造性生产中获得幸福,并把人的自由开放作为实现幸福生态的最高目标。

 
  全球化视域下的生态幸福观
  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周国文 刘玉珠
  在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人们开始将生态与幸福联系在一起,试图通过生态保护建设提高公民幸福指数。在一个无限流变的生态世界,公民以一种自然性的赋予及对物质世界的终极关怀,成全了生态幸福观的可能。生态公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是须臾不能与自然界相脱节的。如若离弃自然,单纯想追求所谓属于人的幸福生活,它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食品安全治理中的法与德
  南昌工程学院 汪荣有 王伟
  食品承载着生命价值,食品安全问题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当今中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的日臻完善,并未有效阻止食品安全事件的再次发生,表明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存在一定的局限。道德可以超越食品安全法律治理的不足,实现食品安全的源头治理。道德与法律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相互支持,能够有效保障食品安全,筑牢民生幸福基石。(邓也整理)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如何 看待 当今 社会 道德 幸福
上一篇如何以远大理想指引人生的方向 下一篇让青春之光闪耀中华民族复兴路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2 Xung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018397号  迅哥有约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江苏省宿迁市洪泽湖东路8号  联系电话:0527-82168048

苏公网安备 32131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