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田间地头”才是第一新闻现场
2016-03-22 13:56:48 来源: 作者: 【 】 浏览:1610次 评论:0

“田间地头”才是第一新闻现场

邂逅一位资深编辑,闲聊时诟病以前有些新闻报道,在报道某某领导视察某处时频繁使用“兴致勃勃”一词,该编辑反问道:老百姓何时也能“兴致勃勃”一回?由此,透露出新闻采写的形式化和不接地气,这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要求相差甚远,也与加强和改善新闻舆论工作无益。

  常言道,新闻采写七分在于采访,三分在于写作。由此显示出,新闻现场特别是新闻第一现场的重要性。记者不到现场采访就不是称职的好记者,哪怕坐在办公室里绞尽脑汁地生编硬造,也终究写不出好新闻。要想写出好新闻,就必须深入基层一线,到农村的田间地头等第一现场中去,亲身感受新闻事件,用心写作新闻作品,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和可读性,发挥新闻引导舆论的积极作用。那种道听途说、任意编造的所谓“新闻”,准确地说不能称之为新闻,充其量是披着新闻外衣的“流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生产、管理、销售等诸多环节,存在很多不可控制的因素,直接影响了农民的增产增收。作为新闻记者,如果不能深入农村广阔的田间地头采写新闻,不能与农民朋友深切融入了解实情,不能克服恶劣环境和艰苦条件等不利因素,就难以采写到真实上乘优秀的新闻作品。当年,新闻华记者穆青采写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一文时,如果没有在兰考县蹲点采访,没有走进焦裕禄的工作和生活中,是很难成就这一佳篇力作的。这深种入“田间地头”扎实的新闻采访作风,代表了国家通讯社的文风,给新闻从业者上了一堂生动的采访大课。直到今天,党和国家依然一直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就是因为新闻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和可借鉴性。新闻作品的作用无法替代,倒逼新闻记者带着责任前往第一新闻现场,以新闻的方式履职尽责。

  橘贱伤农、果贱伤农、菜贱伤农、瓜贱伤农,农民最怕辛辛苦苦种植的农产品卖不上好价钱。农产品是农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的关键所在,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攻坚部位,新闻记者能不能走进广袤的农村,能不能走进田间地头,能不能走进农民的心坎,这不是一篇两篇新闻稿件的事情,而是记者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关系到“十三五”规划的实施与落实。田间地头是第一新闻现场,呼唤着有良心和责任心的新闻记者前来采访,发挥新闻的传播、沟通、交流等作用,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让人流、车流、信息流,源源不断地流向农村,助力农民兄弟致富奔康。

  农村的田间地头是第一新闻现场,工厂的车间、商场的柜台、城市的街头、抢险救灾一线等场所,都可以视为第一新闻现场。记者只有深入基层一线,身临其境,用心互动,才能感受氛围,触动灵感,采写出受众喜爱的好新闻。这是新闻记者“走转改”的具体要求,也是新闻作品顺应时代需求、回应公众诉求的责任担当。

  新闻舆论工作尤为重要,第一新闻现场事关新闻作品质量,关系到百姓福祉芸芸众生,关系到生产发展社会进步,关系到国家大计圆梦中国。真心期望,更多的新闻记者走进第一现场,让优秀的新闻作品从各种“田间地头”走来,引导人、教育人、影响人,在读者心中留下挥之不去的精神印记。(丛胜日)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上一篇美丽乡村建设需多些“硬支撑” 下一篇核心价值观需要更多“好故事”演绎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2 Xung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018397号  迅哥有约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江苏省宿迁市洪泽湖东路8号  联系电话:0527-82168048

苏公网安备 32131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