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邹庄镇中心小学全力推进
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
今年以来,邳州市邹庄镇中心小学大力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4号)精神,以贴近和服务广大未成年人为宗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特色教育、道德教育、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实践教育为重点,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健全机制、完善功能、改善服务,全力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逐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管理规范、充满活力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网络。
一、办学特色化、内容校本化。该校紧紧依托徐州市中化经典诗文诵读实验基地这一主阵地,以诗文诵读校本教材为蓝本,引导学生诵诗、演诗、唱诗、画诗、书诗、品诗,用精典诗文的内涵浸润学生的灵魂,用国学文化的经典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设施配套化、管理规范化。配齐、配足、配好满足教育活动和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科技素养、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活动项目所需各类器材,建设高质量音乐室、舞蹈室、美术室、电脑室、图书室、实践制作室、棋类活动室、心理健康咨询室、英语室社、道德讲堂、经典诵读堂、太极广场等活动场所。设立少年宫组织管理机构和办公室,明确专人管理;大楼醒目位置悬挂统一标识的“邹庄镇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标牌、少年宫简介、章程、活动安排表、辅导教师表、辅导员职责、制度等;建立健全财务、安全、各场地及功能室使用、管理规定等制度(包括开放时间、免费说明等);健全完善活动档案,保存相关图像资料。
三、队伍专业化、活动经常化。打造了一支满足活动开展所需的专职辅导员队伍;积极吸纳文艺、体育艺人组成志愿者队伍义务为未成年人服务,其中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文化站站长周佩中、农科村村民王侠(曾获民间太极拳省级比赛金牌)等是辅导员队伍的中坚力量。依照学年活动方案,分活动项目制定活动计划,组织活动,原则上每周活动不少于4小时。活动计划详细、记录完备(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指导老师、参加学生人数及学生考勤记录)、效果良好。
四、项目多元化、选择兴趣化。依据学校实际少年宫开设了器乐、声乐、舞蹈、儿童画、制作、瓜子贴画、硬笔书法、软笔书法、乒乓球、太极拳、英语社、诗文诵读、国学礼仪、道德讲坛等各类课程、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二个以上活动项目,学校按照场地条件适当调配,定期轮换。
五、课内素质化、课外个性化。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实现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在不违反《江苏省中小学常规管理规范》的基础上,下午开设35分钟小课,每天增加一节活动课,活动内容等同于少年宫的节假日课程。学校活动课保证所有师生全员参与,这样课内全员参与,节假日自觉参与,既提高了学生素质、又尊重了学生个性,既满足了家长的要求、又体现了生活的实际。充分实现了学校与少年宫功能的有机契合。
六、教室多能化、校园文化化。依据中央文明办依托学校,充分发挥现有条件办少年宫的精神要求,为保证更多的学生参与活动、学习发展、快乐生活、健康成长,该校充分发挥一室多用、一室多能的功能。学校的专用科室就是活动的科室,学校的专用教室、操场就是活动的场所。大力建设校园国学文化,学校的南花园栽种的是梅兰竹菊,命名为君子园;悬挂的各类诗词中花园命名为词园。种植樟树的主甬道命名为樟道,寓意彰显中华传统文化之道。学校先后建设了彰显古典诗文淳厚的长卷;百米竹简墙;体现古国文明的宏篇;系列文化墙;各教室悬挂的是百篇诗文、千年经典;花园里是六朝文学述说,墙壁上是传统节日辞赋;地面上有太极广场昭国学起源,校园里有文学群像树先贤风范。用无声的文化引领人、浸润人、启迪人、发展人。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