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美丽的友成志愿者
2012-02-15 08:57:41 来源: 作者: 【 】 浏览:1253次 评论:0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志愿者”这个词汇在不知不觉中逐渐被人青睐、被人追捧,或许就是因为有太多美丽善良的志愿者故事总是那么的让人着迷。

  而对于友成来说,志愿者更是一个颇为关键性的词汇,友成在成立之初便开始了志愿者的招募工作,志愿者支持支持中心更是友成基金会的核心部门,一直立足于一线,开展各式各样的志愿者培养工作。而友成志愿者驿站作为一个发现和支持“新公益”领袖的实践基地,和社会创新家的孵化器则是从2008年开始招募志愿者,到2010年底,友成13家志愿者驿站中,长期志愿者近60人,他们中有退休的老教师、优秀的社会企业家、有有NGO组织工作经验的人员、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等。其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半数以上。这些年轻的志愿者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实践着自己理想,闪亮着自己的青春。

  友成的每个志愿者都有自己的鲜为人知的故事,他们做的志愿工作也许不同,但都会从志愿服务中体会到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快乐,这种快乐告诉我们:志愿也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在今天,人们开始逐渐关注志愿话题的同时,也更为关注他们背后的故事。

  他们有些是大灾大难中一马当先,被评为省内的优秀志愿者;有些深入农村扶贫工作,成为倍受肯定的“公众人物”,被当地机关破格录用;有些是偏远地区孩子们的心灵导师,被所有人成为“老大”;也有些在公益项目中不断成熟,最后成为优秀的公益领袖……

  这些都无疑在向世人展示着,友成的志愿者们平日深入一线,地处恶劣的环境,做着不为人所知的事情,但是,他们却一直兢兢业业的工作,友成驿站的平台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帮助他们成长,于是他们的故事感动了上苍,让我们开始不自觉的爱上这些人,爱上我们的美丽的志愿者们……

  友成志愿者之——悄悄奉献,默默成长 卓玛:

  志愿者工作更多的是一份无声的宣言,沉默的奉献,无人知晓的执着,不求回报的付出。而志愿工作者们的汗水最后得到的可能没有名,可能没有利,可能仅仅只是一无所有的默默无声。是的,志愿工作是不图这些的,但是在工作中留给自己的更多的是坚强不屈和义无反顾的成长。卓玛就在一点一滴的工作中慢慢成长,帮组他人成长,帮助自己成长。

  友成巴中驿站志愿者卓玛,从2009年10月开始到2010年10月一直在友成阿坝驿站、友成巴中驿站服务。服务期间,参与了阿坝驿站“友成暖心太阳能捐赠公益行动”、友成“真爱梦想”项目在若尔盖的调研工作,后跟随基金会先后参与了友成彭州、仪陇、巴中驿站的相关筹建工作,在巴中驿站服务期间通过积极争取,参与了友成重庆抗洪救灾项目及其玉树抗震救灾项目。卓玛的工作成绩不是最突出的,她踏踏实实地做事,她只是众多的普通志愿者中的平凡的一员,但对自己而言,是最成棒的。

  其实即使再普通,在平凡,每一个志愿者的工作都会得到认可。2010年4月4号在玉竹赈灾,很多人都很赏识她。在西宁两个月的时间里,她的表现得到了魏巍的认可,甘老师的认可,杨宏章老师的认可。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得不平凡,这一点很不容易。

  卓玛说:“回想刚进友成阿坝驿站的时候,我很腼腆,特别害怕跟人交流、沟通,友成驿站志愿者是我刚毕业后的第一个工作,特别有意义。然而友成在我的志愿服务期间留下来很多的东西。在友成这个以王平理事长带领的大家庭中我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成长,从参与阿坝驿站关于“真爱梦想”项目,跟随基金会参与彭州、仪陇、巴中驿站的筹建工作。到重庆抗旱救灾、玉树抗震救灾这一年的经历将是我永远的回忆及财富。”

  现在由于国家实施的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的需求,卓玛被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荐并通过考察进入巴中市教育局“9+3”办公室工作,主要负责与藏区就读“9+3”的学生们的沟通、交流、引导及配合并积极协助巴中市教育局“9+3”办公室的各项工作。这项工程是国家为民族团结及实现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所做出的长治久安的长远战略。

  卓玛表示,非常感谢友成基金会王平理事长,正因友成,让她有机会认识很多来自政府、来自公益的领袖人物,让她改变了自己的一些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学会很多事,正因友成,正因理事长所以才有她现在这样的机会。而她最遗憾的事情就是在友成驿站的一年里,没有机会见到理事长,但她相信总有一天会有机会去首都北京,带去她吉祥的哈达献给理事长,并通过这样的方式想带去她对王平理事长最真诚的感恩之情及美好祝福。

  她说:“还要感谢两个驿站及王小言老师,是他对友成的那份执着与信念让我十分震撼,让我学会感恩,对志愿者工作的严厉,让我学会如何做事,当然他的要求很高,每次做事都能被他看出不足之处因此我们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有许许多多志愿者伴随友成的志愿活动,正在一步步成长,一点点成熟。卓玛,从一个羞涩的小女孩成长为现在服务于巴中市教育局“9+3”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那些看似普通平凡却又充满奇迹的履历,就是友成志愿者,就是她自己最好的证明。

  友成自愿者之——最美玉树志愿者 玉獒:

  提到他的名字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他其实是友成西宁驿站的一名志愿者,也是玉树灾区的名人,很多机构找到他谈建立一个自己的组织的时候,他总是说,“我是有组织的,我是友成的志愿者。”

  当然,这是在他出事前的事情了……

  今年28岁的俄金曲桑,曾是玉树州民族歌舞团的一名成员,是土生土长的玉树康巴藏族人,大家都习惯叫他玉獒,意思是玉树的藏獒。其实这也是他的网名,只是玉树地震后,这个名字似乎比他的真名还要风行。

  玉獒喜欢户外运动,也因此喜欢结交了许多全国各地到玉树旅游的朋友。但玉獒的名字开始被大家知道是从2010年11月开始。2010年10月27日,玉獒驾驶着自己的越野车与其他4名志愿者,会同承载电炉、棉被、帐篷等御寒物资的卡车共同前往西宁出发前往路途十分遥远的玉树州囊谦县吉尼赛乡的瓦作村小学、麦曲村小学。越野车驶经一段崎岖山路,因雪后路面湿滑,道路连续下坡急弯,车辆失控,冲下高149米、约65度的山坡,3名志愿者不幸遇难,俄金曲桑脑部遭受重创昏迷。

  事发后,各界通过新闻报道对玉獒的伤情进行关注,也知道更多关于他的救灾经历。2010年4月14日清晨7时49分,还在酣睡中的玉獒被7.1级强烈地震惊醒,他立即取出有助于搜找被困人员的装备,带着自己的爱犬迅速往学校赶去。途中得知三岔路口的民族宾馆全部倒塌,数十人被压,就开始号召其他人一起搜找被困人员,到15日凌晨,一共搜找到16人和多名遇难者遗体。此时,一天未进食物的他,不顾身体的不适和余震的危险,主动帮助救援人员发放救灾物资,帮助灾区的群众解决最基本的吃饭和住宿等问题。

  发放物资时,看到孩子们每天啃着方便面,出于对孩子们健康和和饮食习惯的担心,他萌生了发动“爱心饭盒”的想法,这一想法得到了蓝天救援队和天使妈妈的大力支持与配合。“爱心饭盒活动”在志愿者们积极热心的帮助下,于4月28日正式启动,时限为一个月,发送饭盒的重点区域为当代村代毛路区,这一带的居民都较为贫困,孩子们的生活条件比较差,大地震后的第一个月是玉树灾区最为困难的过渡期,玉獒和他的志愿者队伍每日每夜地穿梭于瓦砾废墟中,在繁忙的志愿工作之余,如何让孩子们吃上一口热饭,他们想尽了一切办法,克服了一切困难,每当看到孩子们吃上热乎乎的、营养可口的饭菜时,他们就会忘记一切辛苦和疲劳,继续投入到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工作中。

  2010年7月,友成建立了全国的第十二家驿站——青海省西宁驿站,作为玉树的救灾及灾后重建的支持平台,驿站在冬季到来前在灾后开展了“情暖玉树,暖冬志愿行动”。俄金曲桑在此时加入了友成志愿者的队伍,成为了友成西宁驿站的一名志愿者,在于站长及另外3名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广泛的联络,共募集到60吨过冬衣物、爱心包裹,并将其及时发放到了需要的灾民手中。

  12月10日,俄金曲桑治愈出院后出了一个远门,中央文明办为了表彰他特别在北京做了一个活动,同天下午,玉獒终于回到了基金会的办公室,“终于到家了,头一次有家的感觉”玉獒的眼睛开始湿润了,当问及他为何走上了这样的一条路的时候,他说,“汶川地震的时候我没有去一线让我非常后悔,现在做的这些事情不是为了别的,就是心理图个舒服和踏实……”

  这就是俄金曲桑,被人们誉为“最美志愿者”的俄金曲桑,憨厚、踏实,并且分外真实……

  友成志愿者之——农民工中走出来的公益领袖 石远成:

  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往往决定他的志向和理想。石远成其实就是一个平凡的湖南湘西边陲山区的乡土青年,他自小成长在贫困农村,切身体会了农村的困苦和农民对于改变命运的渴望,中学毕业后,又曾随着农村的打工潮成为城市农民工的一员,体会了这一群体在城市艰难的生存状态,而后因不服于命运安排,在懵懂中进入了中专学校,并通过自学考试获得了大专和本科学历。在这个成长过程中,切身感受了贫困农村的贫寒与朴素,也审视过城市的富裕却复杂,但年轻的心却不论如何也超越不了自己对于乡土的怀想,及对于农人所怀有的不可言悦的温爱。所以这也使他报定了以农民事业为终身使命的理想,也是基于这样一个理想,石远成一直尽心地投入于学习和工作中去,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成长。

  石远成是友成的首批志愿者,自2008年6月以来,一直在湖北建始开展农民合作组织建设与农村发展服务工作,两年多来的时间里,他深深的感受到农村社会是一个大课堂,机遇无限,挑战无穷。他自己也表示,以前对于农村、农民的感情只停留在朴素的层面上,但是在担任友成建始志愿者驿站站长的两年中,使这种情感上升到了理性高度。建始驿站作为在农民组织的平台上组建的志愿者驿站,同时作为一个开创性的社会政策试点项目,需要常年和农村政府官员以及农民骨干、农民组织打交道,经常处于矛盾的旋涡中,即要支持农民组织,又要较好地协调各级政府关系,时常在农村的复杂环境中求生存,并在试点专家组的指导下努力寻求解决之道并付诸实践,这样的成长路径对他本人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难得的锻炼和学习的机会。所以,在这两年多的实践过程中,时常努力地将理想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行动过程中,并在艰难的前行中建立了牢固的信仰,由此而产生的坚韧足可支撑自己的一生。”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个有着农村情结的湘西小子不断成熟,在驿站工作期间还与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杨团老师结识,杨团老师也正是看到了他在友成驿站的工作成绩,后来破格将其纳入了其领导的农村发展课题组的研究工作中来……

  或许,连他自己也未曾料想过,自己竟然可以走到今天,他感激生养他的农村,也同样感激友成。

  友成志愿者之——实现公务员的梦想 何玉萍:

  故事的主角叫何玉萍,她是个身材微胖、外表平凡的姑娘,学校毕业一年多后的去年3月,成为了友成阿坝驿站的一名志愿者。

  何玉萍在加入驿站之前,参加过三次公务员招考,从在校的时候就开始考。每次笔试都是第一名,但是不幸的是每次面试的时候,她也都是第一个被宣布出局,所以,对何玉萍来说,公务员已经成为她的一个很难实现的梦。

  2009年4月,友成阿坝驿站启动了一项阿坝州特殊贫困区“千村万户扶贫调研”活动,这一活动是国务院扶贫办为了摸清阿坝州贫困人口的底数和扶贫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为阿坝州灾后重建及之后国家扶贫办对藏区的扶贫政策提供理论依据而开展的。调研覆盖了阿坝全州13个县区的3156个村庄,共回收问卷15000多份。问卷涉及到当地的基本情况、农业、畜牧业等各个方面。调研动员了7000多人参与,所有的参与人员对于问卷和调研过程有问题,都会打电话向友成阿坝驿站的志愿者咨询,办公室四个人轮替,24小时值班,何玉萍就是其中之一。

  通过这样密集的答疑解惑,何玉萍对调研、项目的理解、交流技巧、工作态度都有了一个飞跃,自己的能力也得到很好的凸显。

  问卷收集上来之后,友成志愿者们又进行了问卷的初阅,有问题的、填写不符合要求的,要返回去重新填写。同时,又进行了随机抽样的到村核查,核查问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阿坝州的贫困地区都地处高原山区,交通不便,抽样出来的村庄也十分分散。但包括友成志愿者在内的督导小组,保持着基本每天核查一个村庄的高效率,分三组在一周多的时间里核查了二十几个村庄。这充分使得政府干部感觉到一种认真的工作态度,意识到调研是想为阿坝州带来益处的。所以后来就被打回的问卷,基本上都是按时按质地送回来了。不光如此,何玉萍还参与了调研后的教育对接扶贫项目的实施。这个项目为阿坝州带来了价值120万元的教育资源,成效突出,贡献巨大。

  现在何玉萍已经考取了阿坝州的公务员。在驿站服务七个月的时候,她参加了一次阿坝州的事业单位招考,报考黄龙旅游管理局。那次黄龙管理局一共招两个人,他们三个人考试,她是笔试第二名,但面试第一个通过了。

  她的经历,有一点小小的传奇性。虽然她的成功与自己奋斗不息,顽强拼搏分不开,但是同时得益于她参加阿坝驿站所进行的“千村万户”调研项目等工作的经历以及带来的成长和经验。

  像何玉萍这样由于参加友成驿站志愿服务,最后走上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岗位的,并不在少数,近年来就有七个人。他们通过在志愿服务中表现出来的热情和能力,在友成志愿者驿站这样广阔和活跃的平台上尽情施展,最终实现了个人的发展。他们是友成的骄傲,他们也对友成充满感恩。如果说友成基金会的理念核心就是人的培养,何玉萍们的真实经历,无疑就是这一核心理念,最真实、最生动的注脚。

  友成自愿者之——春蚕到死丝方尽 韦玲:

  所有人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工作,更是贫困地区发展的希望。可是当农村贫困地区的孩子们需要的教室、操场、书本、学费等等都得到了援助,学校建起了,教师聚集了,孩子们走进了课堂,难道事情就此完成孩子们就能掌握知识改变命运了吗?不,这远远不够,这些仅仅是基础,是前提,是让孩子们有接受教育的机会的希望而已。志愿者韦玲就是这样子认为的。

  2010年初,友成南宁志愿者驿站启动了常青义教项目,动员和招募南宁市内的优秀退休教师到巴马甲篆中学,通过示范课、教研组建设、受助教师一帮一等活动,直接与学校分享管理和教研经验。许多本来已经辛勤工作数十年,本应享受轻松适意退休生活的园丁们,为了给乡村教育出一份力,月复一月地奔波于南宁和巴马,全身心地投入甲篆中学的教师能力建设活动中。他们的热情令人深深为之感动。韦玲老师就是其中的代表。

  韦玲老师今年56岁,中学特级教师,并且曾获得过“全国优秀教师”的称号,2010年1月份刚刚从南宁市第四中学退休,又马不停蹄地加入了常青项目。很多人并不理解她:如果要发挥余热,在南宁教个培训班,以韦老师的资质和经验是绰绰有余,舒服收入又高,怎么也不应该跑到甲篆那个乡下地方,吃住的条件都差多了,蚊虫多,路途上辛苦,学生的基础也没有南宁好,教起来吃力许多。更重要的是,既没有钱赚,又没有权力上的好处。这样的傻事情,谁会来做呢?

  韦老师没有去辩解,她用行动解释了一切,证明一切。

  10月份是韦老师所在的数学组预定去甲篆中学进行义教活动的时间。她提前1个月就向几位在职的同事借好了初中三个年级所有的数学教师用书,并且到学校图书馆借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做了研读工作。后来在10月的义教活动中,这本书以及韦老师事先做的功课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集体备课中心发言、数学研究课点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专题发言等活动不可缺少的资料。10月10日至29日,数学组的志愿者们正式在甲篆中学开展工作。一是帮助甲篆中学搞好教研组建设,重点活动是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以及学习《数学课程标准》的专题发言。二是做好受助教师一帮一的工作,由常青数学组和甲篆中学的受助教师各上一节示范课,然后进行评课和指导。韦玲老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有较高、较全面的能力,负责对常青数学组和甲篆中学上的示范课进行点评。韦玲老师对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十分投入,为了克服因年龄大记忆力差的困难,常工作到深夜,写了一稿又一稿,和大家讨论了又讨论,力求做到精益求精。评课当天,韦玲老师从新课标要求,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新视角、新高度来进行的点评,让老师们首次听到高水平的评课,感到很新鲜,获益匪浅。

  对一些受助对象中有畏难情绪或对自己信心不足的,韦老师像朋友一样积极去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手把手地帮助他们完成一项项任务,使他们不但从示范中得到启发,并且能亲自去感受和体验这些教学活动的过程。

  同时,志愿者们还对甲篆中学迎接广西自治区教育部门的检查给予了大力支持,当学校需要时,韦老师和其他志愿者配合学校早晨下到学生宿舍检查内务卫生,并到班级对学生进行卫生工作的思想教育。对于这本不在计划中的“救火”工作,志愿者们也在辛勤付出中收获了欣慰,同时也为大家过上一段愉快的集体生活,增进大家的友谊而感到快乐。

  甲篆中学的受助老师说,这次和他们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活动,让他们学到了很多东西,感到收获很大,常青志愿者们带着微笑进课堂,关注学生学习的教学态度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很值得他们学习,希望常青志愿者们能多上几节这样的课,好让他们多学些东西。校长也说,这次常青数学组志愿者们来,带动了数学组的教研活动的开展,为其他组的教研活动带了个好头……

  面对好评和感激,韦老师只是微笑着平淡地说:“退休后到农村学校支教是我的已久的愿望,现在终于实现了,心里说不出的高兴。十月份是我们数学、英语学科的友成志愿者到巴马甲篆中学支教的日子,日子不长,但是,这是一段艰苦奉献的日子,是一段团结奋斗的日子,是一段温馨愉快的日子,更是一段成功喜悦的日子。这次支教虽然辛苦,但是,心中充满愉悦,愉,来自志愿者无私奉献助人为乐;悦,来自志愿者辛勤耕耘获终得丰收。”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美丽 志愿者
上一篇爱心银行卡被偷 志愿者进退两难 下一篇逾万“绿羊羊”服务开幕式 志愿者..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2 Xung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018397号  迅哥有约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江苏省宿迁市洪泽湖东路8号  联系电话:0527-82168048

苏公网安备 32131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