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联系阿文的家长时,电话那头传来的是深深的叹息。“老师,我们真的管不了这孩子。”母亲的声音里透着疲惫,“他不听劝,整天往外跑,我们说什么都没用。”父亲的语气更为沉重:“随他去吧,我们也没办法了。”
一连数天,我都在寻找这个十四岁的少年。从学校老师那里得知他早已旷课多日;走访他常去的台球室,不见踪迹;联系他的几个朋友,得到的都是支支吾吾的回应。这座城市的街巷仿佛一张巨大的网,而阿文就是那条滑不留手的小鱼。

接下来的日子像一场拉锯战,电话被挂断,短信石沉大海,我始终没有放弃。终于在某天,我见到了阿文,我向他表达来意,告诉他我是来帮助他的。他对我并没有多少信任,但是我知道他本心并不坏,因为在那双充满敌意的眼睛里,我隐约看到了一丝迷茫和渴望——就像玫瑰花茎上的刺,看似坚硬,实则保护着柔软的内里。阿文在我劝导下开始参与帮教活动。在普法宣传课堂中,他认真记下每个法律条款;在街头发放报纸和普法手提袋时,他的笑容渐渐自然;在学习自我保护课程时,他专注的神情让我想起校园里那里的学生。玫瑰的刺正在一根根软化。

最令人欣慰的变化发生在阿文家里,曾经对他失望透顶的父亲,现在会拍着阿文的肩膀说“慢点干活”;曾经以泪洗面的母亲,开始为阿文准备他爱吃的饭菜。家庭这个最重要的土壤,终于重新滋养了这株曾经长满尖刺的玫瑰。
每个叛逆少年都像一朵带刺的玫瑰。他们用尖锐的外表保护内心的脆弱,用叛逆的行为掩饰对关爱的渴望。阿文的故事告诉我,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真诚,再坚硬的刺也会在阳光下变得柔软,最终绽放出令人惊叹的美丽。(作者:王恺 编辑:陈逸君 审核:陆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