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扶苗工程(322)▏ 司法温度唤醒迷途少年 社工帮教助力重返正轨
2025-09-01 17:46:13 来源: 作者: 【 】 浏览:92次 评论:0

“你后悔吗?”“后悔!”“你马上18岁了,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我想考上大学和参军!”“你今天送这面锦旗,主要想感谢谁?”“感谢陆主任和王老师,还有宿豫区人民检察官...”2025年4月20日,就读于宿迁一家学院机电系的学生晓源(化名)把一面上写着“尽心尽责,真情关爱”大字的特殊锦旗赠送给宿迁市迅哥有约社工服务中心时,这样袒露自己的心扉。他在司法社工的帮教下顺利完成六个月考察期,最终获得不起诉决定,并以优异成绩考入中专技校开启新人生。这起案件的成功办理,又一次生动展现了我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体系的温度与成效。

有位作家说,人生最大的无奈是,在不懂事的年纪毁了自己,在懂事的年纪苦了自己,回首往事,步步是遗憾,步步是悔恨。2023年,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晓源因早恋偶尔与幼女发生性关系,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认罪态度好。案发后,宿豫区人民检察院根据相关法律条文对晓源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附条件不起诉不是简单'放过',而是用司法温度唤醒迷途少年。"该院未检部门负责人表示,他们用司法惩戒与教育挽救相结合的路径,让误入歧途的晓源真正实现"向阳而生"。晓源被转介到迅哥有约社工服务中心接受为期六个月的帮教考察。

“晓源的家庭比较特殊。我先后家访就有10多次。我们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陆迅多次对他进行心理治疗和学习赋能,这才让他积极接受帮教,校正自己的成长航向。”迅哥有约社工服务中心司法社工王恺说,晓源在上初二时由住校改为走读,他父母亲日常忙于做生意,很少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以及陪伴,导致晓源经常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晓源是第一次犯罪,在开展帮教前几天,他的父母刚好因为性格不合等因素离婚,晓源抚养权归属父亲,由于晓源母亲不忍离开儿子,仍和与离婚丈夫共同居住。但是两人之间经常吵架,甚至有的时候动手打架,这让晓源很苦恼。王恺多次通过电话以及上门的方式进行调解,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为晓源争取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重新回归家庭。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真心矫治唤重生。在六个月的考察期中,迅哥有约司法社工团队为晓源制定个性化帮教方案,构建起"心理疏导+法治教育+社会融入"三位一体的矫治体系,通过每周家访、月度评估的动态跟踪机制,帮助晓源逐步走出人生阴霾。在司法社工和爱心志愿者的引导下,晓源展现出令人欣慰的转变轨迹。他主动撰写悔过书深刻反省错误,坚持每天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相关条款。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服务30多次,在散发普法知识宣传材料、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过程中重拾社会责任感。更令人欣慰的是,在多方力量的支持下,中断学业的晓源重返校园,以超常毅力补回落下的课程,最终以优异成绩被某中等职业技师学校机电专业录取。

 "这六个月就像重新活了一次。"在不起诉决定宣告仪式上,晓源哽咽着向检察官和司法社工鞠躬致谢。他忘不了陆迅警官、司法社工王老师在他最迷茫时持续三个月的心理疏导,帮助他走出自卑阴影;迅哥有约志愿者给他的书籍,让他找到了人生新方向。他更知晓,这面承载着特殊意义的锦旗,背后是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机制的创新实践,从心底里感谢"检察官+司法社工+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化帮教团队。这面重回正轨少年赠送的锦旗,不仅记录着少年迷途知返的蜕变历程,更镌刻着新时代司法工作者对"教育、感化、挽救"方针的坚定践行。在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道路上,司法的理性与温情和社工的智慧和真情正在谱写更多重生故事。(作者:佚名 编辑:陈逸君 审核:陆迅 编辑:陈逸君 审核:陆迅)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Tags:
上一篇扶苗工程(323)▏给爸妈的一封信 下一篇扶苗工程(321)▏告别过去,拥抱..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12 Xung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018397号  迅哥有约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江苏省宿迁市洪泽湖东路8号  联系电话:0527-82168048

苏公网安备 32131102000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