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专业性 提升志愿服务质量
北京奥运会是我国志愿者第一次大规模地集体向世界展示,他们辛勤的付出和优质的服务水平,赢得了世界的掌声和赞美。之后,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参与到社会公共事业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志愿者不够专业,“好心办了坏事”,需要增强志愿服务的专业性,不断提升志愿服务质量。
我国志愿服务开展时间比较短,经验欠缺,存在人员流动率高,队伍不稳定:当前,即使在诸如深圳等以专业社工机构为主体,志愿服务发展较好的城市,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待遇也是比较低的,并且要参与各个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工作压力大,发展空间有限,制约志愿者服务的发展;管理机制不健全:我国的志愿服务起步晚,服务项目定位不清、偏向大型活动,人员招募、项目策划、组织管理等方面经验欠缺,对志愿者个人情况掌握不清,缺乏持续性,时断时续,不能做到优势互补;信息沟通不够畅通:良好的信息沟通能够避免志愿服务资源的浪费,能够合理配置人力、经费,当前,在志愿服务信息沟通中,还存在着数据库建设滞后,网站信息量少、内容更新缓慢,管理中各自为政、相互分割的现象,不利于志愿服务深入社会成员生活中,不利于提供高品质的服务,不利于志愿服务专业水平不断提升,更不利于志愿者本人职业发展。
要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的融合度,不断提升志愿服务质量,要有的放矢,根据不同服务对象,如:照顾老年人,陪护儿童等专业性较强,采用不同的服务方式;不断提升志愿服务质量,要充分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尤其在各大城市中存在的社会工作组织,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对志愿者进行培训,提升志愿者服务水平;提高志愿服务效率,要加强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建立专门信息沟通平台,认真搜集需要志愿服务信息,根据相关志愿者部门情况及时予以跟踪,乃至提供志愿服务;要接地气,要多做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志愿服务的生命力在于接地气,就是要紧密联系群众的需求,不断增强志愿服务的生命力。
志愿服务的宗旨在于“利他”,不断提升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才能不断增强志愿服务的生命力,才能更好的服务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