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以其商品的未知性,刺激着消费者们的好奇心,激发购买欲望,玩具、餐饮、美妆等多个领域掀起了“盲盒风”,不法分子趁虚而入,采取各种手段,危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盲盒诈骗陷阱多
受害人李某报警称其9月经熟人介绍,在公众号“水浒盲盒”参与盲盒预约,后有五人通过微信联系李某,表示要以高于销售价几十元收购其购买的盲盒,李某大量购买后,对方称无法收购,李某联系客服也不支持退款,怀疑被骗,遂报警。
不法分子借助“水浒盲盒”、“盲盒星球”等平台,安排托儿以“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的形式引诱受害人,受害人付款购买后,不法分子不再回复消息或将受害人拉黑。
2、盲盒质量难保证
受害人昌某报警称,其用手机在某app 上买的若干个“若来”牌盲盒儿童玩具均为假冒注册商标商品,花费198元。根据某app 销售记录,该商户销售上述假冒注册商标商品销售额共计约为10.6 万元。
相较于普通商品,盲盒有很强的信息不对称性,消费者在拆封前无法看到商品的实际情况,商品的质量难以保证,二次销售、假劣、“三无”产品时有出现。面对质量问题,部分商家甚至只退不换,拖延处置,消费纠纷解决难,消费者权益维护难。
3、活体盲盒危害大
近期,部分网购平台上还兴起宠物活体盲盒。这些盲盒中的“宠物”缺少检验检疫,且可能为实体店难以买到的“异宠”,检疫风险和生物安全隐患大,存在传播疫病的可能性。
对此,警方提醒广大群众:
1、认清风险,理性消费。购买盲盒本质上是一种娱乐行为,要认清盲盒具有不确定性的本质,切勿跟风与攀比,结合自身经济能力、消费需求,理性购买,量力而行。
2、保留证据,及时维权。如果需要购买盲盒,应当选择信誉高、口碑好、售后服务完善的商家进行交易,切忌存在侥幸心理,轻信高价回收的骗局,同时在交易时要注意保存票据凭证,一旦发现上当受骗或存在质量问题,第一时间报警求助,或者向市场监管部门、消协组织投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明确危害,积极举报。一旦发现违规售卖“活体盲盒”、售卖质量不达标盲盒的行为,要及时向公安、市场监管、消协等部门或组织举报,将违法违规行为遏制在源头,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来源:南通市公安局 编辑:陆启航)
|